吃母乳拉肚子可能是母乳成分、乳糖不耐受、母亲饮食、腹部着凉、肠道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母亲饮食、添加乳糖酶、注意腹部保暖、药物治疗等。
1. 母乳成分: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较高,会促进宝宝肠道蠕动,导致排便次数增多。可通过调整母亲饮食结构,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等,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观察宝宝腹泻情况是否改善。
2. 乳糖不耐受:宝宝体内乳糖酶缺乏,无法完全消化母乳中的乳糖。可在每次喂奶前给宝宝添加乳糖酶制剂,如儿歌乳糖酶滴剂、爱宝乳糖酶胶囊、亦贝安乳糖酶颗粒,遵医嘱用药。还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过渡喂养。
3. 母亲饮食:母亲食用过多生冷、油腻食物,可能通过母乳影响宝宝消化。母亲要调整饮食,避免吃冰淇淋、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以改善宝宝拉肚子症状。
4. 腹部着凉:宝宝腹部保暖不当,肠道受刺激引起腹泻。要注意给宝宝腹部保暖,可使用肚兜、热水袋热敷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防止腹部再次着凉。
5. 肠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肠道引发感染。若是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蒙脱石散止泻;若是病毒感染,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日常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尿量、大便次数及性状等。若宝宝拉肚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异常,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