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太阳晒伤可能是皮肤角质层薄、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未做好防晒措施、皮肤敏感、对紫外线过敏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冷敷、涂抹药物、补充水分等。
1. 皮肤角质层薄:皮肤角质层较薄的人群,对紫外线的抵御能力较弱,更容易被晒伤。日常要注重皮肤的修复和保养,可使用温和、具有修复功效的护肤品,如含有神经酰胺的乳液、面霜等。外出时严格做好防晒,物理防晒可选择遮阳伞、遮阳帽、防晒衣等;化学防晒可涂抹防晒霜,如50倍以上防晒指数的防晒霜。若晒伤后出现红肿,可先用冰袋裹毛巾进行冷敷,每次15 - 20分钟,一天3 - 4次,之后遵医嘱涂抹炉甘石洗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2. 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长时间在太阳下活动,皮肤接受的紫外线辐射量过大,易引发晒伤。尽量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若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护。晒伤后,可先用冷的生理盐水湿敷,缓解不适。同时,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氯雷他定片,遵医嘱用药,帮助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
3. 未做好防晒措施:没有正确使用防晒产品或完全未采取防晒手段,皮肤易被晒伤。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防晒产品,如日常通勤可选择防晒指数30 - 50的防晒霜,长时间户外活动需选择50以上高倍数的。晒伤后,可多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果汁等。局部涂抹芦荟胶、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地奈德乳膏,遵医嘱使用。
4. 皮肤敏感:敏感肌肤本身耐受性差,对紫外线更为敏感,更易晒伤。平时要注意呵护敏感肌肤,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晒伤后,用凉毛巾轻轻擦拭皮肤,然后遵医嘱涂抹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蓝科肤宁医用愈肤生物膜,缓解皮肤炎症。
5. 对紫外线过敏:这类人群皮肤接触紫外线后会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晒伤。尽量减少外出接触紫外线的机会,外出时穿长袖长裤、戴口罩等。晒伤后,可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同时配合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氧化锌软膏。
晒伤后皮肤较为脆弱,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用手搔抓,以免引起感染。近期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光敏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等。后续外出一定要做好全面防晒措施,防止再次晒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