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低压高可能是遗传、长期精神紧张、不良生活习惯、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
1. 遗传:遗传因素在血压低压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患低压高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低压高,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如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钾摄入,多吃香蕉、土豆等含钾丰富的食物;戒烟限酒;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进行15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若血压控制不佳,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胶囊等药物。
2. 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会使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低压升高明显。要学会调整心态,通过听音乐、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7 - 8小时。若血压仍高,可遵医嘱选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片、卡维地洛胶囊等药物。
3.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大量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易引起血压低压高。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 - 5次运动。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多吃蔬菜、水果。血压较高时,可遵医嘱服用吲达帕胺片、氢氯噻嗪片、螺内酯胶囊等药物。
4.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积极治疗肾脏原发病,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同时,严格控制血压,可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贝那普利片、氯沙坦钾胶囊等药物,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5. 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血管疾病,会导致心脏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血压低压高。针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如病情严重可能需手术治疗。在血压控制方面,可遵医嘱使用肼屈嗪片、地尔硫䓬缓释片、维拉帕米缓释胶囊等药物。
日常要定期测量血压,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