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喘可能是呼吸道感染、过敏、气道异物、环境因素、先天性呼吸道发育异常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去除异物、改善环境等。
1. 呼吸道感染:小儿呼吸道较为脆弱,易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导致咳喘。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可引发流行性感冒,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可引起肺炎,导致咳喘。可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止咳糖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遵医嘱用药。日常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
2. 过敏:小儿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反应,致使气道痉挛、分泌物增多,引起咳喘。比如在春季花粉浓度高时,易引发过敏症状。可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布地奈德气雾剂,遵医嘱用药。尽量让孩子远离已知过敏原,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过敏原滋生。
3. 气道异物:小儿好奇心强,玩耍时可能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不慎吸入气道,导致气道堵塞,引起咳喘。像花生米、小珠子等都可能成为气道异物。需及时就医,通过支气管镜等手段取出异物。平时要注意将危险小物件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进食时避免逗笑、哭闹。
4. 环境因素:寒冷、干燥的空气,烟雾、刺激性气味等环境因素,会刺激小儿呼吸道,引发咳喘。冬季寒冷天气或雾霾天,孩子咳喘症状可能加重。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温暖,可使用加湿器;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等刺激性物质。
5. 先天性呼吸道发育异常:部分小儿存在先天性喉软骨软化、气管狭窄等呼吸道发育异常问题,影响正常呼吸,导致咳喘。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一般根据具体病情,可能采取手术等治疗方式。要定期带孩子体检,密切关注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日常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包括咳喘频率、程度、是否伴有发热等其他症状。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务必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