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长期腰部劳损、腰部外伤、腰椎发育异常、遗传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 腰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容易发生退变。退变的椎间盘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出现破裂突出。可通过热敷、按摩等物理方式缓解疼痛,也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减轻炎症,促进恢复。
2. 长期腰部劳损:长期弯腰工作、久坐、重体力劳动等,会使腰部肌肉和椎间盘承受过大压力,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要注意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可进行腰部康复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法等。也可遵医嘱外用云南白药膏、活血止痛膏、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缓解疼痛。
3. 腰部外伤:腰部受到突然的撞击、扭伤等外伤,可能损伤椎间盘,引发腰间盘突出。受伤后应及时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后期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洛索洛芬钠片止痛。
4. 腰椎发育异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发育异常情况,会改变腰椎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平衡,增加腰间盘突出的风险。可佩戴腰围减轻腰部压力,进行牵引治疗。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氯唑沙宗片、乙哌立松片、甲钴胺分散片改善症状。
5. 遗传:遗传因素在腰间盘突出的发病中也有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腰间盘突出患者,个体发病风险可能增加。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加强腰部锻炼,定期体检。出现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按医生建议使用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寒受潮。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久坐。进行适度的腰部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选择合适的床垫,保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