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肿胀可能是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外伤、局部炎症、血液循环不畅、淋巴回流受阻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生活习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1. 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肢体肿胀。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可将下肢适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晚上睡觉可在脚下垫个枕头。
2. 外伤:受到碰撞、扭伤等外伤后,局部组织受损,血管破裂出血、渗出,导致肢体肿胀。受伤早期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胀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减轻局部充血。受伤 48 小时后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肿胀消退。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三七伤药片、云南白药胶囊。
3. 局部炎症:细菌感染等引发局部炎症,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出现肿胀。可根据炎症类型选择合适药物,如细菌感染引起的,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搔抓,防止加重感染。
4. 血液循环不畅:如静脉曲张等疾病,会影响血液正常流通,造成肢体肿胀。可穿戴医用弹力袜,帮助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避免久站、久坐,适当进行散步等运动。症状严重者,可能需手术治疗。
5. 淋巴回流受阻:如淋巴管堵塞等,导致淋巴液无法正常回流,引起肢体肿胀。可进行按摩,由远心端向近心端轻轻按摩,促进淋巴回流。也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草木犀流浸液片、迈之灵片。
日常要注意观察肢体肿胀情况,若肿胀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疼痛加剧、发热等异常,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随意用药,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