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感染可能是个人卫生习惯差、环境卫生不佳、接触感染源、自身反复感染、集体生活环境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注意个人卫生、改善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防止自身反复感染、加强集体生活管理等。
1. 个人卫生习惯差:不勤洗手、不勤剪指甲,在接触被蛲虫卵污染的物品后,容易通过手口途径将虫卵带入体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用肥皂仔细清洗双手;勤剪指甲,避免指甲缝藏污纳垢。可使用驱虫药物辅助治疗,如阿苯达唑片,遵医嘱服用;甲苯咪唑片,按医嘱剂量用药;磷酸哌嗪宝塔糖,严格遵医嘱服用。
2. 环境卫生不佳:居住环境不清洁,蛲虫卵容易在家具、地板等表面存活,增加感染几率。要定期打扫房间,使用消毒液擦拭家具表面、地板等;经常更换床单、被罩,清洗后高温暴晒。
3. 接触感染源:接触被蛲虫污染的玩具、衣物等物品而感染。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对于儿童的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外出时尽量避免接触公共场合的物品,必要时可佩戴手套。
4. 自身反复感染:蛲虫夜间会爬出肛门产卵,引起瘙痒,搔抓后手上沾染虫卵,再通过手口途径再次感染。要穿满裆裤睡觉,防止搔抓肛门,早晨起床后立即清洗肛门周围,更换内裤并煮沸消毒。
5. 集体生活环境: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生活场所,人员密集,容易相互传播。集体生活场所要加强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宿舍等进行消毒,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按照医生要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对污染物品及时处理,防止再次感染。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