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流行性感冒可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1.临床表现:通常比普通感冒症状更严重,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可伴有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
2.流行病学史:在流感流行季节,当地有流感病毒活动,或近期有流感患者接触史,尤其是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如果周围有较多人出现类似流感症状,感染流感的可能性会增加。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C反应蛋白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这些指标有助于与其他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4.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部炎性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部实变。对于病情较重、进展较快的患者,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5.病原学检查:这是确诊流感的重要依据。常用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病毒核酸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在发病后的数小时至数天内检测到流感病毒核酸。
流感的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若怀疑感染流感,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检查和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同时,在流感高发季节,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