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小孩脸有点黄可能是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
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多,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有限,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出现黄疸。一般在出生后 2 - 3 天出现,4 - 6 天达到高峰,7 - 10 天逐渐消退。多数情况无需特殊处理,加强喂养,多吃多排,促进胆红素排出即可。
2. 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导致黄疸,一般在出生后 3 - 8 天出现,可持续数周。可暂停母乳喂养 3 - 5 天,黄疸可明显减轻,之后可恢复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辅助退黄。
3. 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母亲抗体破坏胎儿红细胞导致黄疸。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采用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患儿皮肤,促进胆红素分解排出;重者可能需换血疗法。同时可遵医嘱使用白蛋白注射液、丙种球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辅助治疗。
4. 红细胞增多症:胎儿在母体内处于相对缺氧环境,刺激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增多。可根据病情采取部分换血疗法降低红细胞数量。密切监测黄疸变化,必要时配合光照疗法。
5. 头颅血肿:分娩时头部受挤压,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血肿内红细胞破坏,胆红素释放入血导致黄疸。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期间注意观察黄疸情况。若黄疸明显,可进行光照疗法。
日常要密切观察宝宝黄疸变化,包括黄疸程度、范围、消退情况等,还要关注宝宝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颜色等。若黄疸持续不消退或加重,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