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起湿疹可能是皮肤干燥、寒冷刺激、接触过敏原、微生物感染、精神压力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做好皮肤保湿、注意保暖、规避过敏原、抗感染、调节情绪等。
1. 皮肤干燥:冬季气候干燥,皮肤水分流失快,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引发湿疹。日常应减少洗澡频率,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强碱性肥皂。洗完澡后,趁皮肤未完全干,涂抹凡士林软膏、尿素维E乳膏、硅油乳膏等保湿护肤品,锁住皮肤水分,修复皮肤屏障。
2. 寒冷刺激:低温会使皮肤血管收缩,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降低皮肤的抵抗力,诱发湿疹。要根据天气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注意暴露部位的保暖。外出时可佩戴手套、围巾等。若湿疹部位瘙痒,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卤米松乳膏缓解症状。
3. 接触过敏原:冬天常使用一些新的保暖用品,如毛绒衣物、化纤材质的床单被罩等,可能成为过敏原。需仔细排查可能的过敏原并避免接触。若症状较轻,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4. 微生物感染:冬季室内空气流通差,利于微生物滋生,皮肤感染微生物后可能引发湿疹。要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湿疹,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感染药物。
5. 精神压力: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加湿疹发病几率。要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听音乐、运动、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调节神经的药物,如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甲钴胺胶囊等。
冬天治疗湿疹期间,要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易致敏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等。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