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的脚后跟疼可能是长时间站立、鞋子不合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休息、更换合适鞋子、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1. 长时间站立:长时间保持站立姿势,会使脚后跟承受较大压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疼痛。避免长时间站立,定时休息并活动脚部,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可将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于血液回流,缓解疼痛。
2. 鞋子不合适:鞋子过紧、过硬或鞋底缺乏缓冲,会对脚后跟造成过度挤压和摩擦,引发疼痛。选择合适的鞋子,鞋跟高度适中,一般不超过 3 厘米;鞋底柔软有弹性,能有效缓冲行走时的压力;鞋型要合脚,避免挤压脚部。
3.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发生无菌性炎症,引起疼痛。可进行热敷,每天用温水泡脚 15 - 20 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也可进行按摩,由专业人员按摩足底,放松筋膜。疼痛严重时,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胶囊、云南白药膏。
4. 跟腱炎:跟腱在跟骨的附着点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减少剧烈运动,让跟腱充分休息。可进行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促进炎症吸收。疼痛明显时,遵医嘱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美洛昔康片,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5. 跟骨骨刺:跟骨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症状较轻时,可通过穿软底鞋、使用足跟垫减轻疼痛。也可进行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若疼痛剧烈,遵医嘱服用洛索洛芬钠片、依托考昔片,外用扶他林软膏。
日常要注意合理安排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