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化脓可能是外伤感染、甲沟炎、真菌感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菌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清洁消毒、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外伤感染:多因脚趾受到碰撞、刺伤等,使皮肤破损,细菌趁机侵入引发感染化脓。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异物与脓液,再用碘伏消毒。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必要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罗红霉素分散片抗感染。
2. 甲沟炎:常因修剪指甲过短、撕咬倒刺等损伤甲沟组织,引发炎症化脓。初期可热敷,外用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糊剂、碘酊。若脓肿形成,需在甲沟旁切开引流。平时要正确修剪指甲,避免损伤甲沟。
3. 真菌感染:脚部多汗、长期穿不透气鞋袜,易滋生真菌,侵犯脚趾引发感染化脓。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待渗出减少后,遵医嘱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酮康唑乳膏,严重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灰黄霉素片。要保持脚部干爽,勤换鞋袜。
4.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如长时间站立、久坐,影响脚趾血液循环,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而化脓。可适当活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可遵医嘱服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循环。
5. 细菌感染:不注意脚部卫生,细菌大量滋生引发感染。用双氧水冲洗后,碘伏消毒,遵医嘱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氧氟沙星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严重时口服抗生素。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定期清洗脚部。
日常要注意保持脚趾清洁干爽,选择合适舒适的鞋袜,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加重脚趾负担。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