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男性全血黏度比黏度为 4.31~5.75,女性为 3.82~5.30;男性血浆黏度为 1.64~1.75,女性为 1.41~1.59。
血液黏度主要受红细胞比容、血浆蛋白、红细胞变形性及聚集性等因素影响。红细胞比容是影响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红细胞比容越高,血液黏度越大。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等大分子物质能显著增加血液黏度。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也与血液黏度密切相关,变形性好、聚集性弱的红细胞能使血液黏度相对较低。
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血液黏度升高。一些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也会影响血液黏度。年龄增长也会使血液黏度逐渐升高。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对于维持血液黏度的正常水平非常重要。同时,患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定期监测血液黏度等指标,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调整,以降低血液黏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