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艾灸的时间在 15 - 30 分钟较为适宜。通常情况下,白天艾灸时间可稍长一些,晚上则不宜过长。
艾灸时间的适宜区间主要是基于人体的生理节律和艾灸的作用原理。白天人体阳气渐盛,能够较好地耐受艾灸的温热刺激,较长时间的艾灸有助于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而晚上阳气渐弱,若艾灸时间过长,可能会过度消耗阳气,影响睡眠等。
艾灸时间的长短还与艾灸的部位、个体体质等因素有关。对于一些肌肉丰厚、阳气相对较盛的部位,如背部、腿部等,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而对于一些皮薄肉少、穴位敏感的部位,如面部、手部等,艾灸时间则应相对缩短。同时,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艾灸时间不宜过长、过强,以免耗伤正气;体质较好的人则可适当增加艾灸时间和强度。
在进行艾灸时,应注意选择舒适的环境,避免着凉。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洗澡或吹冷风。如果艾灸过程中出现不适,如头晕、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及时就医。同时,艾灸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疾病的人群,更要遵医嘱,避免因艾灸不当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