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积食咳嗽通常在饭后 1 - 2 小时开始咳嗽。因为进食后,脾胃负担加重,若饮食不节,导致积食,积滞于中焦,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胃气上逆则易引发咳嗽。通常这种咳嗽多为阵发性,且咳嗽声音重浊,伴有舌苔厚腻、口臭、腹胀、大便不畅等症状。
原理在于,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当饮食过量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时,脾胃无法及时将食物消化吸收,就会形成积食。积食日久,会生热生痰,痰热上扰于肺,肺失宣降,从而引起咳嗽。
扩展内容:积食咳嗽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婴幼儿。因为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饮食不能自我节制,容易出现积食的情况。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吃过多的零食等,也容易导致积食咳嗽。
日常护理方面,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些消食化积的食物,如山楂、麦芽等。如果孩子积食咳嗽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的饮食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对预防积食咳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