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因食用被寄生虫或其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传统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绦虫病等仍有一定的发病数量,尤其是在一些饮食习惯较为特殊的地区,如喜食生鱼片、生肉等地区,感染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一些新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逐渐引起关注,例如旋毛虫病等,这与国际贸易的增加以及食品的全球流通有关,一些原本在国外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可能通过食品传入我国。
同时,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部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有所下降。例如,通过加强对饮用水的处理、改善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等措施,减少了寄生虫在食品中的污染和传播。
注意事项: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水产品等食物;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严格把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防止寄生虫污染食品;提高公众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