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以下是具体情况:
1. 腹痛:多为阵发性脐周或上腹部隐痛,可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
2.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粪便呈稀水样、黏液样或脓血样,可伴有里急后重感。
3. 恶心、呕吐:常先有恶心,继而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质。
4. 发热:体温可升高,一般为低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伴有畏寒、寒战等症状。
5.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严重脱水时可出现口渴、少尿、皮肤弹性下降等表现。
缓解急性肠胃炎的方法如下:
1. 饮食调整:急性期应禁食,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饮食,先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 补充水分:频繁呕吐和腹泻会导致身体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 腹部保暖: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腹部,可缓解腹部痉挛性疼痛,但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4. 药物治疗:可根据症状服用相应药物,如腹痛明显可服用山莨菪碱等解痉药物;腹泻严重可服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恶心、呕吐可服用胃复安等止吐药物。若伴有发热,可服用退烧药。
5.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身体恢复。
在缓解急性肠胃炎症状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以预防急性肠胃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