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损是指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坏或异常,常导致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改变,影响口腔的功能和美观。常见的牙体缺损症状包括
1. 牙体颜色改变:如龋病导致的牙体变黑、四环素牙引起的牙齿变色等。
2. 牙体形态异常:包括牙齿缺损、磨损、楔状缺损、畸形等,可影响牙齿的正常外形和功能。
3. 咬合关系紊乱:牙体缺损可能导致牙齿咬合高度、咬合面形态等发生改变,引起咀嚼时的不适、疼痛或咬合异常。
4. 牙髓症状:龋病等引起的牙体缺损若累及牙髓,可出现牙髓炎症,如疼痛、肿胀等症状。
5. 邻接关系不良:牙体缺损可能使牙齿的邻接关系受到破坏,导致食物嵌塞、牙周炎症等问题。
以下是各项症状的详细内容:
1. 牙体颜色改变:
龋病是导致牙体颜色改变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在牙体上产生酸性物质,逐渐侵蚀牙体组织,使牙体变黑,早期多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后期可发展为深龋,牙体颜色更深。
四环素牙是在牙齿发育期间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药物与牙齿组织结合,导致牙齿变色,一般呈黄色、灰色或棕色。
2. 牙体形态异常:
牙齿缺损可由龋病、外伤等原因引起,缺损的程度和部位不同,对牙齿的功能和美观影响也不同。
磨损常见于咀嚼硬食物或磨牙症患者,可导致牙冠高度降低,牙本质暴露,引起牙齿敏感。
楔状缺损多发生在牙齿的唇颊侧颈部,由于刷牙方法不当等原因,牙颈部逐渐形成楔形缺损,可导致牙齿敏感或牙髓暴露。
畸形牙可能是由于遗传、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如过小牙、过大牙、锥形牙等,影响牙齿的排列和咬合。
3. 咬合关系紊乱:
牙体缺损若位于咬合面,可导致咬合高度降低,影响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出现咬合不协调、咀嚼无力等症状。
缺损部位若影响到牙齿的邻接关系,可导致牙齿移位,进一步影响咬合关系,甚至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
4. 牙髓症状: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或牙髓时,可引起牙髓炎症,患者会出现自发性疼痛、冷热刺激痛等症状。
外伤导致的牙体缺损若损伤牙髓,也可引起牙髓炎症,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髓坏死。
5. 邻接关系不良:
牙体缺损使牙齿的邻接关系受到破坏,食物容易嵌塞在邻间隙中,长期可导致牙周炎症,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等症状。
邻接关系不良还可能影响牙齿的清洁,增加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风险。
注意事项:牙体缺损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诊断,根据缺损的程度和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补牙、嵌体、烤瓷牙等。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口腔健康。同时,应避免咬硬物,以免加重牙体缺损或导致牙齿再次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