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有血栓形成、感染、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心力衰竭等。
1. 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表现为内瘘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伴有疼痛,听诊内瘘杂音减弱或消失。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内瘘闭塞,影响透析治疗。
2. 感染:也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局部皮肤破损、穿刺操作不当等引起。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严重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若感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内瘘破裂、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3. 假性动脉瘤:相对常见。由于反复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血液在局部形成瘤样扩张。局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假性动脉瘤容易破裂出血,增加感染风险,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
4. 血管狭窄:可由血管内膜增生、血栓形成后再通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内瘘血流量减少,透析时容易出现穿刺困难、透析不充分等情况。严重的血管狭窄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修复。
5. 心力衰竭:相对罕见。动静脉内瘘建立后,由于动静脉之间的短路,可导致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动静脉内瘘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受压、碰撞;透析前后注意穿刺部位的护理;定期进行内瘘的检查,如听诊、超声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保障内瘘的正常使用和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