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牙齿空了应根据牙齿磨损、龋齿、牙周炎、外伤、发育异常等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补牙、根管治疗、牙周治疗、修复治疗等。
1. 牙齿磨损:长期咀嚼过硬食物、夜磨牙等会导致牙齿过度磨损,牙体组织逐渐减少出现空洞。日常要避免咀嚼过硬食物,有夜磨牙习惯可佩戴磨牙垫。磨损较轻的可通过补牙材料填充恢复外形;磨损严重影响牙髓的,需先进行根管治疗,再做牙冠修复 ,如全瓷牙冠、烤瓷牙冠等。
2. 龋齿:口腔卫生不良,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酸腐蚀牙齿,形成龋洞。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浅龋可去除腐质后直接用树脂材料补牙,如3M树脂补牙;中龋和深龋在去腐后可能需先进行垫底再补牙;累及牙髓的要做根管治疗,术后再补牙或做牙冠修复。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炎症和疼痛。
3. 牙周炎:牙菌斑、牙结石长期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牙体出现空洞样改变。要定期洗牙去除牙结石,进行龈下刮治。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碘甘油、米诺环素胶囊控制炎症。严重的牙周炎可能需进行牙周手术,后期根据情况做修复治疗。
4. 外伤:牙齿受到外力撞击,导致牙体组织折断、缺损出现空洞。轻度外伤未累及牙髓的,可直接补牙修复;累及牙髓的要先做根管治疗后再修复。对于折断严重无法保留的牙齿,可能需拔除后进行镶牙或种植牙修复。
5. 发育异常:牙齿在发育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牙体形态异常,出现空洞。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牙、修复等治疗。如牙釉质发育不全,可进行树脂贴面、烤瓷贴面等修复。
日常要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饮食上避免冷热酸甜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牙齿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