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肤瘙痒应根据皮肤干燥、寒冷刺激、接触过敏原、洗澡过勤、皮肤疾病等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涂抹保湿霜、注意保暖、避免接触过敏原、调整洗澡频率、治疗皮肤疾病等。
1. 皮肤干燥:冬季气候干燥,皮肤水分流失快,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可在洗澡后趁皮肤未完全干,涂抹凡士林、尿素维E乳膏、硅油乳膏等保湿护肤品,锁住皮肤水分,缓解干燥。日常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2. 寒冷刺激:低温会使皮肤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引发瘙痒。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增添衣物,外出时尽量穿柔软、宽松的棉质衣物。瘙痒时可适当用温水毛巾局部热敷,但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3. 接触过敏原:冬季使用的一些保暖用品、新换的衣物材质等可能成为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羊毛制品等。症状较轻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症状较重时,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物。
4. 洗澡过勤: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的油脂层,降低皮肤的保护功能。减少洗澡次数,一般每周 1 - 2 次即可。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强碱性肥皂,可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乳液。
5. 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疾病在冬季也可能加重瘙痒症状。对于湿疹,可遵医嘱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卤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银屑病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他卡西醇软膏、维甲酸乳膏等药物。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冬季要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破损感染。选择护肤品和衣物时要谨慎,若皮肤瘙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