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退烧药需关注适用年龄、剂量控制、用药间隔、用药方式、药物选择等。
1. 适用年龄:不同年龄段对退烧药的耐受性和适用情况不同。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用药需格外谨慎,一般有专门适合婴幼儿的退烧药剂型和规格;儿童和青少年可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剂量;成年人相对选择范围更广,但也要依据具体身体状况。
2. 剂量控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确定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精准计算,不能随意增减。过量服用可能引发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剂量不足则达不到退烧效果,延误病情恢复。
3. 用药间隔:每种退烧药都有规定的用药间隔时间。通常需间隔一定时长才能再次用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合理代谢,避免药物蓄积产生不良反应,同时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来持续发挥退烧作用。
4. 用药方式:常见的有口服、栓剂、注射等。口服退烧药方便,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或服药后呕吐情况;栓剂适合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如儿童、昏迷患者等;注射方式退烧起效快,但一般用于病情较急、口服和栓剂效果不佳时。
5. 药物选择:市场上退烧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多数人群;布洛芬退烧效果较好,持续时间长。还有一些复方退烧药,使用时要注意成分,避免重复用药。
使用退烧药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若用药后体温未降或持续反复发烧,或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给患者补充水分,防止因出汗过多导致脱水,保证充足休息,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