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牙齿掉了可能是外力撞击、牙周炎、龋齿、牙外伤、发育异常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修复治疗、牙周治疗、补牙等。
1. 外力撞击:在日常生活中,牙齿受到突然的外力撞击,如运动时碰撞、意外摔倒等,都可能导致牙齿折断或脱落。这种情况应尽快捡起脱落牙齿,手持牙冠部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尝试将牙齿复位到牙槽窝内,然后尽快前往医院,医生一般会根据牙齿情况进行固定等处理,若牙齿无法保留,后期可考虑种植牙、烤瓷牙等修复方式 。
2. 牙周炎: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牙结石大量堆积,持续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逐渐松动脱落。可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洗牙、龈下刮治等去除牙石。还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丁硼乳膏,控制炎症。待炎症稳定后,根据牙齿松动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松牙固定或修复治疗。
3. 龋齿: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形成龋洞,若龋洞较深未及时治疗,会破坏牙髓及根尖周组织,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对于早期龋齿,可通过补牙,如使用树脂材料填充龋洞。若牙髓已感染,需进行根管治疗,术后再做牙冠修复保护牙齿。
4. 牙外伤:咬硬物、不良咀嚼习惯等导致牙体组织损伤,严重时可致使牙齿折断、脱落。轻度牙外伤可进行调磨、补牙等处理;若牙齿折断累及牙髓,需先进行根管治疗,再做桩核冠修复;牙齿完全脱落者,要尽快就医评估能否再植或选择其他修复方式。
5. 发育异常:牙齿在发育过程中,因遗传、营养缺乏等因素,导致牙釉质发育不全、牙根发育异常等,使牙齿抗折能力下降,容易折断或脱落。对于牙釉质发育不全,可进行涂氟、树脂修复等;牙根发育异常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根管治疗、正畸牵引等方法,必要时进行修复治疗。
牙齿出现问题后,要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早晚正确刷牙,饭后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避免食用过硬、过黏食物,防止对牙齿造成二次伤害。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以便及时了解牙齿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