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瘫针灸治疗中,并不存在绝对的最佳时期。面瘫的病情复杂多样,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病原因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定义某个时期就是绝对最佳的。
面瘫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后遗症期。在急性期,也就是发病后的 1 - 7 天,此时面神经处于急性炎症水肿阶段。这一时期进行针灸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的肿胀程度,控制病情发展。不过,这个阶段针刺手法要轻柔,避免强刺激对面神经造成进一步损伤。
缓解期一般是发病后的 8 天到 1 个月。此阶段面神经的炎症有所减轻,针灸治疗力度可适当加强。通过刺激面部穴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纠正面部的异常姿态。
后遗症期多在发病 1 个月之后。若面瘫在前面两个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就会进入后遗症期。这时候针灸治疗难度增大,但依然有改善的可能。通过长期、规律的针灸刺激,配合康复训练,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部功能。
在面瘫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利于恢复。同时,面部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吹风受寒,加重病情。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积极配合医生的安排,按时进行针灸治疗,以促进病情早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