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有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等、脂肪酸代谢干预剂如依泽替米贝等、格列酮类如曲格列酮等、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如别格列扎等等。
1. 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属于此类。主要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调节多种与胰岛素作用相关的基因转录,从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可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 双胍类:以二甲双胍为代表。它能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异生和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可减轻体重,对血脂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3. 脂肪酸代谢干预剂:依泽替米贝等属于此类。通过抑制肠道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吸收,减少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和外周组织,从而减轻脂肪酸对胰岛素信号转导的抑制作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4. 格列酮类:曲格列酮等是此类药物。作用机制与噻唑烷二酮类类似,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但由于其可能存在的肝毒性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相对受限。
5. 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别格列扎等属于新型药物。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且可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其临床应用经验相对较少。
不同的胰岛素增敏剂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和使用,定期监测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