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取内固定后再次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辅助、手术治疗等方法处理。
1. 保守治疗: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锁骨取内固定后再次骨折情况,可采用保守治疗。通过使用锁骨带或八字绷带进行固定,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环境。因为稳定的固定能减少骨折断端的微动,有利于骨痂的生长和骨折的愈合。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肢体血运及感觉情况,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2. 物理治疗:利用热敷、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手段,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锁骨取内固定后再次骨折患者,改善血液循环能为骨折部位带来更多营养物质和氧气,加速新陈代谢,促进骨折愈合。热敷一般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控制在 40 - 50 摄氏度,每次 15 - 20 分钟,每日 3 - 4 次;红外线照射需按照仪器说明操作,距离皮肤 30 - 50 厘米,每次 20 - 30 分钟,每日 2 - 3 次。
3. 康复训练:在骨折恢复到一定阶段,进行适度康复训练。如早期的握拳、腕关节屈伸活动,能促进上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随着骨折愈合,逐渐增加肩部的活动范围,如钟摆运动、耸肩等。康复训练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有助于锁骨取内固定后再次骨折的功能恢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
4. 药物辅助:可使用骨肽片、伤科接骨片、仙灵骨葆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骨肽片能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伤科接骨片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壮骨的功效,可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仙灵骨葆胶囊能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增强骨密度,对锁骨取内固定后再次骨折的愈合有积极作用。需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用。
5. 手术治疗:若骨折移位明显、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其他手术指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切开复位,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重新固定骨折断端。手术能直接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提供坚强的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
锁骨取内固定后再次骨折治疗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进行各项处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引发感染。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果等,为骨折愈合提供营养支持。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