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主要功效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等。
1. 温通经络: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经络穴位,能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无阻。对于因寒邪凝滞经络所致的痹证,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散寒止痛:寒邪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艾灸的温热之性可驱散寒邪,减轻疼痛。常用于治疗因寒邪引起的胃脘痛、痛经、寒痹等病症。
3. 扶阳固脱:人体的阳气具有温煦、推动、固摄等作用,艾灸能扶助阳气,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阳气虚衰、脱证等病症,如休克、虚脱等,有一定的救治作用。
4. 升阳举陷:艾灸可激发人体的阳气,提升中气,对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 消瘀散结:艾灸能促进气血运行,消散瘀血,对于因瘀血阻滞所致的肿块、瘰疬等,有一定的消散作用。
艾灸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导致烫伤等意外情况。艾灸的时间和温度应根据个人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每次艾灸 15 - 30 分钟,温度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宜。艾灸后应避免受凉,注意保暖,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体质虚弱者、高热患者等,应慎用艾灸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