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损伤的表现主要有出血、局部肿胀、疼痛、搏动性肿块、远端肢体缺血等。
1. 出血:这是血管损伤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血管破裂后,血液会迅速流出,可表现为伤口处持续渗血、喷射状出血等。出血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管的大小和损伤的程度,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2. 局部肿胀:血管损伤后,血液在局部积聚,可引起局部组织肿胀。肿胀的程度与出血量、损伤部位以及周围组织的疏松程度有关,通常在损伤部位周围出现明显的肿胀。
3. 疼痛:血管损伤会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疼痛的程度与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有关,一般为局部疼痛,可伴有放射痛。疼痛通常较为剧烈,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敢活动受伤部位。
4. 搏动性肿块:较大的血管损伤后,血液在局部积聚形成搏动性肿块。肿块的质地通常较软,有明显的搏动,可触及血管的震颤。这种情况多见于动脉损伤,如股动脉损伤等。
5. 远端肢体缺血:如果血管损伤导致血管阻塞,血液供应不足,可引起远端肢体缺血。表现为肢体发凉、苍白、麻木、疼痛等,严重时可出现肢体坏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上述血管损伤的表现,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首先应立即停止受伤部位的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压迫止血,若出血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受伤部位的低位,以减少血液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