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上长肉疙瘩可能是皮肤摩擦、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疖肿、纤维瘤等因素导致,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减少摩擦、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
1. 皮肤摩擦:长期久坐、裤子材质粗糙等导致臀部皮肤反复受摩擦,局部角质层增生形成肉疙瘩。减少久坐时间,选择柔软舒适的裤子,避免局部再次受摩擦,一般较小的肉疙瘩可逐渐自行缓解。若疙瘩较大影响生活,可就医考虑手术切除。
2. 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逐渐淤积形成囊肿。表现为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较小的皮脂腺囊肿可先观察,注意局部清洁。若囊肿较大或反复感染,需手术切除。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引发感染。
3. 脂肪瘤:由脂肪过度增生积聚形成,多为良性。一般无明显症状,可不做处理,定期观察大小变化。若脂肪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影响美观,可手术切除。术后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罗红霉素分散片预防感染。
4. 疖肿: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初期表现为红肿热痛小结节,后逐渐肿大。早期未化脓时,可局部涂抹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遵医嘱用药。若已化脓,需切开引流。
5. 纤维瘤: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后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术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日常要注意保持臀部皮肤清洁,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局部受到外力刺激。若肉疙瘩出现疼痛、红肿、增大等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