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轴位片通常有以下几种拍摄方式:侧位、轴位、斜位、切线位、轴位改良位等。
1. 侧位:患者侧卧位,被检测侧足部紧贴探测器,足底与探测器平行,中心线垂直射入跟骨中点。此位置可清晰显示跟骨的侧方形态、跟骨体高度及跟骨结节角度等。
2. 轴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检查床上,被检测侧膝关节屈曲 90°,足尖向上,探测器置于足底下方,中心线垂直射入跟骨中点。该位置能较好地显示跟骨的轴位形态,包括跟骨宽度、高度及距下关节等结构。
3. 斜位:患者仰卧或坐于检查床上,被检测侧膝关节屈曲 90°,足尖内旋或外旋约 30°-45°,探测器置于足底外侧或内侧,中心线垂直射入跟骨中点。此位置可观察到跟骨的斜位影像,对于判断跟骨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情况有一定帮助。
4. 切线位: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被检测侧足部稍外展,使跟骨外侧缘贴近探测器,中心线与跟骨外侧缘相切射入。该位置主要用于观察跟骨外侧壁的病变,如跟骨骨刺等。
5. 轴位改良位:在轴位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探测器角度或患者体位,以获得更清晰的跟骨轴位影像。此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诊断需求。
注意事项:拍摄跟骨轴位片时,应确保患者体位舒适、稳定,避免因移动而影响影像质量。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影像效果。在拍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异常应及时停止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拍摄后的影像应及时进行阅片和分析,如有疑问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