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出鲜血可能是便秘、痔疮、肛裂、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便秘:通常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导致粪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度,擦破肛门黏膜引发出血。日常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多喝水,适当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可遵医嘱用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麻仁润肠丸,帮助软化粪便,促进排出。
2. 痔疮:多由久坐、久站、妊娠等使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排便时易破裂出血。避免久坐久站,常做提肛运动。遵医嘱外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口服地奥司明片,严重时考虑手术切除。
3. 肛裂:大多因长期便秘、腹泻致肛管皮肤在外力作用下受损形成溃疡出血。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遵医嘱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硝酸酯类药物软膏促进愈合,保守治疗无效可手术。
4. 直肠息肉:病因与遗传、炎症刺激等有关,息肉受粪便摩擦易出血。确诊后一般建议手术切除,如内镜下切除,术后定期复查,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预防感染。
5. 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感染等因素引发结肠黏膜溃疡出血。注意休息,饮食清淡易消化。遵医嘱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缓解症状。
日常要养成良好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保持肛门清洁,饮食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定期体检,若出血情况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