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了要及时采取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法来促进恢复。
1. 复位:骨折发生后,首先要进行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这是骨折愈合的基础,只有骨折断端对合良好,才能为后续的愈合创造条件。对于骨折患者,通过手法复位或牵引复位等方式,使骨折部位恢复到接近原来的位置,有利于骨折处的生长和修复。
2. 固定:固定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使用石膏、夹板等外固定器具或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防止骨折断端再次移位。固定能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的环境,减少骨折断端的微动,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骨折的愈合进程,对于骨折患者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十分关键。
3. 药物治疗:可使用伤科接骨片、骨肽片、仙灵骨葆胶囊等药物。伤科接骨片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壮骨,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骨肽片含有多种骨生长因子,可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折愈合;仙灵骨葆胶囊能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强身健骨,增强骨骼的修复能力,遵医嘱使用可辅助骨折恢复。
4. 康复训练:在骨折固定期间及拆除固定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后期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能帮助恢复关节功能和肢体的运动能力,使骨折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5.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通过手术切开复位,使用内固定材料将骨折断端牢固固定,能更好地恢复骨骼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手术可以直接处理骨折部位的问题,为骨折愈合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评估。
骨折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治疗和护理。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