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异常的表现有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或过少、痛经、闭经、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
1. 月经周期紊乱:指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 7 天以上,或先后无定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环境变化等有关。
2. 经量过多或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明显增多,超过 80ml。可能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原因引起。如果经量明显减少,少于 20ml。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内膜损伤、宫腔粘连等因素相关。
3. 痛经: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原发性痛经多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有关;继发性痛经则常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
4. 闭经:年满 18 岁仍无月经来潮,或已建立月经周期后又连续停经 6 个月以上。可能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全身性疾病、生殖道下段闭锁等原因导致。
5.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超过 7 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尽。可能与子宫内膜修复延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等有关。
6. 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可能是排卵期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脱落出血。
如果出现月经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激素测定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