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腹腔种植转移、医源性转移等。
1. 直接蔓延:
子宫内膜癌可直接蔓延至子宫肌层、浆膜层,进而侵犯子宫旁组织、附件等。当癌灶突破子宫浆膜层后,还可广泛种植于盆腔腹膜、直肠子宫陷凹及大网膜等部位。
2. 淋巴转移:
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可经子宫旁、宫颈旁、闭孔、髂内、髂外等盆腔淋巴结转移,还可进一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甚至达锁骨上淋巴结。淋巴转移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等因素有关。
3. 血行转移:
相对淋巴转移少见。癌细胞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远处器官,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肝、骨等。血行转移多发生在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4. 腹腔种植转移:
较少见。当癌细胞穿透子宫浆膜层后,可脱落至腹腔,种植于腹膜、大网膜、肠管等表面,形成转移结节。
5. 医源性转移:
较为罕见。在手术、诊断性刮宫等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导致癌细胞的种植或扩散,引起医源性转移。
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情分期及转移情况。根据自身状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