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肾功能不好可通过症状表现、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等。
1. 症状表现:肾功能不好时,早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原本夜间不起夜或偶尔起夜一次,现在频繁起夜两三次甚至更多。还会有乏力疲倦感,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部分人会出现水肿,多从眼睑、脚踝等部位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高血压也较为常见,肾脏功能受损影响水钠代谢,导致血压升高。严重时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因为体内毒素堆积刺激胃肠道。
2. 尿液检查:尿常规能初步了解尿液情况,若出现蛋白尿,即尿中蛋白含量超标,可能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受损;血尿,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是肾脏的肾小球、肾小管等部位病变。尿比重异常,正常尿比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若固定在某一数值,提示肾脏浓缩或稀释功能下降。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更准确评估蛋白丢失情况,超过正常范围说明肾脏存在问题。
3. 血液检查: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血肌酐水平会升高。尿素氮也会受肾脏功能影响,肾功能不全时其数值上升。胱抑素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更敏感的指标,早期肾功能受损时它可能先于肌酐、尿素氮出现异常。电解质检查中,钾、钠、氯、钙、磷等平衡紊乱也与肾功能有关,如高钾血症、低钙高磷血症等。
4.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判断有无肾实质变薄、肾积水、肾结石等病变。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肾脏内部结构,对于发现微小病变、肿瘤等有重要价值。MRI对软组织分辨能力强,有助于诊断肾脏的一些特殊疾病。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和尿路情况。
5. 肾活检:这是一种有创检查,通过获取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肾脏疾病的类型、病变程度等,对于一些疑难的肾脏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是有创操作,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进行相关检查时,要注意检查前遵循医生指示做好准备,如某些检查需空腹等。检查过程中积极配合,如实告知医生自身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若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一步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