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骨质增生可能是年龄增长、咬合创伤、牙周炎、根尖周炎、遗传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咬合、治疗炎症、手术干预等。
1.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牙根周围的骨质也会出现生理性的增生变化。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日常要注意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早晚刷牙,饭后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可适当补充钙质,如碳酸钙D3片、维D钙咀嚼片、牡蛎碳酸钙胶囊,遵医嘱用药,增强骨质健康。
2. 咬合创伤:长期的咬合关系不良,如牙齿错位、牙尖过高、夜磨牙等,会使牙根受到异常的咬合力,导致局部骨质增生。需到口腔科进行详细检查,通过调磨牙齿、正畸治疗等方式调整咬合关系,去除咬合干扰,让牙齿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
3. 牙周炎: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物长期堆积在牙齿周围,引发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炎症刺激会促使牙根骨质增生。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包括洗牙、龈下刮治等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可配合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替硝唑片,遵医嘱用药,控制炎症。
4. 根尖周炎:牙髓感染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扩散到根尖周围组织,引起根尖周炎,炎症刺激根尖部的骨质,导致骨质增生。一般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严密充填根管。术后可根据情况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
5. 遗传:部分患者的牙根骨质增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可能存在类似的病例。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骨质增生,若无症状可定期观察。若增生严重影响口腔功能或美观,可考虑手术切除增生的骨质。
日常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饮食上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减少对牙齿和牙根的损伤。出现口腔不适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