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牙齿掉了一年不长,可能是恒牙萌出延迟、牙龈肥厚、乳牙残留、恒牙胚缺失、全身性疾病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观察等待、手术助萌、拔除乳牙、修复治疗、治疗全身性疾病等。
1. 恒牙萌出延迟:这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多因孩子个体差异,恒牙萌出时间较晚。一般可先观察,适当多吃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促进颌骨发育和恒牙萌出。若长时间未萌,可就医拍牙片,评估恒牙情况,必要时遵医嘱口服维生素 D 滴剂、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促进钙吸收,助力恒牙萌出。
2. 牙龈肥厚: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牙龈组织增厚,阻碍恒牙萌出。需就医进行牙龈切开助萌手术,术后注意口腔卫生,使用儿童专用漱口水,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按说明使用,促进恢复。
3. 乳牙残留:乳牙未及时脱落,占据恒牙萌出位置,导致恒牙无法正常萌出。应及时前往口腔科拔除残留乳牙,为恒牙萌出创造空间,术后注意避免食用过硬食物。
4. 恒牙胚缺失:这是相对少见的情况,多由先天发育异常导致。通过牙片确诊后,若恒牙胚缺失,可在孩子成年后根据情况进行种植牙修复或烤瓷牙修复等。
5. 全身性疾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和萌出。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因营养不良,需均衡饮食,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多维元素片、赖氨酸维 B12 颗粒、铁剂口服液等补充营养元素。
日常要关注孩子口腔卫生,督促其正确刷牙,定期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根据医生建议做好牙齿护理和保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