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上段骨折小夹板固定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包括观察患肢血运、调整夹板松紧度、预防压疮、指导功能锻炼等。以下是具体内容:
1. 观察患肢血运:
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动脉搏动情况。若发现患肢出现皮肤苍白、发凉、感觉麻木或疼痛加剧,以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 调整夹板松紧度:
定期检查夹板的松紧度,一般在骨折后的 1 - 3 天内,应每天检查 1 - 2 次,以后可每隔 2 - 3 天检查 1 次。夹板过紧会影响患肢的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调整夹板松紧度时,应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的对位对线。
3. 预防压疮:
注意观察夹板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若发现皮肤发红、破溃等压疮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在受压部位垫上软棉垫或更换夹板的固定位置。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受到摩擦和刺激。
4. 指导功能锻炼:
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在骨折愈合后,应逐渐增加患肢的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训练,以恢复患肢的功能。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和过早负重。
在胫骨上段骨折小夹板固定后的恢复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患肢受到外力撞击,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