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等。
1.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 3 - 5 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可迅速缓解。
2.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疼痛发作更加频繁、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且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缓解不明显。可伴有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如 ST 段压低、T 波倒置等。
3.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并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或斑块破溃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 1 小时以上,引起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根据梗死的范围和程度,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4.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从而引起心力衰竭的一种心脏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5.猝死:是冠心病的严重表现形式之一,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心脏骤停而死亡。患者可在瞬间失去意识,呼吸和心跳停止。
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进行体检和心电图检查等。同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