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时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碳酸氢钠等。
1. 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中的首选药物。能兴奋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同时还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升高血压,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在心脏骤停时,可通过静脉注射或气管内给药等方式使用。
2. 阿托品: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从而加快心率,改善心脏的传导功能。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若出现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可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一般采用静脉注射给药。
3.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同时也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肌细胞膜,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特别是对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在心肺复苏时,若出现室颤、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可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可静脉注射给药。
4.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多种心律失常都有治疗作用,尤其适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在心肺复苏中,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5. 碳酸氢钠:在心肺复苏中主要用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心脏骤停时,组织缺氧会导致乳酸等酸性物质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适当补充碳酸氢钠可以纠正酸中毒,改善心肌功能和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但使用时需谨慎,避免过量导致碱中毒等不良反应,一般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心脏骤停的类型、持续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合理选择药物和给药途径,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