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该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 - 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如果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