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CT能检查出骨折与脱位、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肿瘤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先天性畸形等。该检查通过断层扫描清晰显示颈椎骨性结构及周围软组织异常,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1. 骨折与脱位:颈椎CT能清晰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横突孔骨折等骨性损伤,以及关节突关节脱位、寰枢椎半脱位等位置异常,尤其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较高。
2. 骨质增生:可观察到椎体边缘骨赘形成、钩椎关节增生硬化、后纵韧带钙化等退行性改变,明确骨质增生对神经根或椎动脉的压迫程度。
3. 椎间盘突出:CT能识别椎间盘向后外侧或中央突出,判断是否伴随髓核钙化、硬膜囊受压变形及侧隐窝狭窄,但对软性突出的分辨率低于MRI。
4. 椎管狭窄:通过测量椎管前后径和横截面积,评估先天性椎管狭窄或后天因素如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椎管容积减少。
5. 肿瘤性病变:可发现椎体溶骨性或成骨性转移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等占位病变,结合增强扫描可初步判断肿瘤血供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6. 感染性病变:如颈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感染性疾病,CT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椎旁脓肿等特征性改变。
7. 先天性畸形:包括寰椎后弓缺如、齿状突发育不全、颈椎椎体融合Klippel-Feil综合征等结构异常,CT三维重建可立体呈现畸形细节。
日常保护颈椎健康需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坐姿时颈椎自然生理曲度。睡眠时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避免颈部悬空或过度屈曲。适度进行颈部拉伸和核心肌群锻炼可增强稳定性,搬运重物时注意用腿部发力而非颈部。若出现持续性颈痛、肢体麻木或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根据CT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切忌自行盲目推拿或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