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飧泄是指一种以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肠鸣腹痛,泻后痛减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飧泄的发生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谷不能正常腐熟运化,就会导致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形成飧泄。外感风邪、寒邪、湿邪等外邪,也可能侵袭脾胃,影响其正常功能,从而引发飧泄。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同样可能导致脾胃受损,诱发本病。
对于飧泄的治疗,中医强调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如果是脾胃虚弱所致,治疗上通常以健脾益气为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等方剂;若是外感风邪、寒邪或湿邪,治疗则以祛风、散寒、祛湿为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方剂,如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等。同时,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患者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保护脾胃功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果出现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