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免肝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简称,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肝细胞,导致肝脏发生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乏力、黄疸、腹胀、食欲不振等。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中,常见的指标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可能会出现异常。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等可以帮助了解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轻肝脏炎症,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症治疗则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处理,如保肝、利胆、退黄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患者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