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是指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当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血流减慢时,血小板、纤维蛋白等物质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堵塞脑血管,就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
脑血栓的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力模糊、头痛、呕吐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颅CT、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
对于脑血栓的治疗,早期主要是溶栓治疗,以尽快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还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等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脑血栓的发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