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肝衰竭的病因复杂,常见的有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物、酒精等、代谢异常如肝豆状核变性、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缺血缺氧等。这些因素可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功能迅速恶化。
肝衰竭的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可能会出现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黄疸进行性加深、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以及腹水等。病情严重者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对于肝衰竭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支持治疗如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治疗、停用可疑药物等、对症治疗如保肝、退黄、防治并发症等以及人工肝支持治疗和肝移植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肝脏。避免过度饮酒,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对于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以预防肝衰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