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主要包括低密度灶、边界清晰、无明显占位效应、多发性病灶、腔隙形成、囊腔显示等。其影像学特征与病灶发展阶段及病理机制密切相关。
1.低密度病灶:在CT图像上,腔隙性脑梗塞通常表现为局部脑组织的低密度影,这是由于梗塞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病灶多为圆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直径一般小于1.5-2cm。
2.边界清晰:梗塞灶的边界通常较为清晰,有助于与其他脑部病变进行鉴别。
3.无明显占位效应:腔隙性脑梗塞一般无明显的占位效应,脑室系统大小形态通常无异常,大脑中线结构也不受影响。
4.多发性病灶:常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多发的小片状低密度影。
5.腔隙形成:随着病情发展,脑组织对梗塞灶进行吸收,会逐渐形成腔隙。
6.囊腔显示:病程延长后,部分梗塞灶可能被吞噬细胞清除并形成囊腔。
腔隙性脑梗塞多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相关,因此日常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规律服用药物。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等,有助于减少复发风险。若出现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