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疝是指一侧胸腔内的部分肺组织通过纵隔的薄弱区域突入到对侧胸腔的疾病。
纵隔疝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当一侧胸腔内的压力增高,如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巨大肺肿瘤或肺不张等,使得纵隔向对侧移位,薄弱部位的组织就可能被挤入对侧胸腔,形成纵隔疝。先天性的纵隔组织发育不良也可能导致纵隔疝的发生。
纵隔疝的症状取决于疝入的组织和器官的多少以及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在体格检查时,医生可能会发现胸部的异常体征,如胸部不对称、呼吸音减弱等。通过胸部 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纵隔疝,并了解疝入的组织和器官的情况以及原发疾病的情况。
对于纵隔疝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引起的纵隔疝,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以减轻胸腔内的压力,缓解纵隔疝的症状。如果纵隔疝是由于先天性纵隔组织发育不良引起的,且症状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胸部不适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同时,对于患有肺部疾病或胸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进行复查,以预防纵隔疝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