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疝气,又称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
脐疝的发生主要与脐部的解剖特点有关。在胎儿时期,脐部是一个天然的薄弱区域,出生后,如果脐环没有完全闭合,或者脐部周围的肌肉和筋膜发育不良,当腹腔内压力增高时,如哭闹、咳嗽、便秘等,腹腔内容物就容易通过脐环向外突出,形成脐疝。
婴儿是脐疝的高发人群,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多数婴儿脐疝在2岁以内可以自行愈合,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可以使用胶布粘贴法或佩戴脐疝带等方法,帮助脐疝回纳,并防止疝内容物突出。但如果脐疝直径较大超过2厘米、2岁后仍未愈合,或者出现嵌顿、绞窄等情况,就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成年人也可能发生脐疝,但相对较少见。成年人脐疝的发生多与腹部手术、肥胖、妊娠、腹水等因素有关。成年人脐疝一般不能自愈,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发生嵌顿和绞窄等严重并发症。
无论是婴儿还是成年人,患有脐疝后都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保持大便通畅。如果需要治疗,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