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的一种临床表现。
吞咽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脑外伤等、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头颈部癌症及其治疗如放疗、手术等、老化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进食困难、饮水呛咳、哽噎、吞咽后食物残留、误吸等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吞咽障碍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吞咽造影检查、喉镜检查、食管测压等,以确定吞咽障碍的原因和程度。治疗方法则根据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吞咽姿势调整、食物性状调整、吞咽电刺激治疗、球囊扩张术等。有些严重的吞咽障碍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管或胃造瘘来保证营养摄入。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存在吞咽困难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患者在饮食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尽量选择柔软、易吞咽的食物,避免食用过于坚硬、粗糙或粘性的食物。进食时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缓慢进食,避免匆忙和急躁。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